top of page

12 四門家用神龕・台灣檜木

Four-Door Household Shrine - Taiwan Hinoki

這是一位客人特地從老家帶來的神龕。它的梁柱早已斷裂,榫頭也鬆脫,門面上的漆層斑駁龜裂。但客人說,這是家中祖先留下來的東西,捨不得放棄。記得見面時,臉上帶著「又要失望而歸」的表情, 他說:找了很多地方,都說修不了。而當我們接下了委託, 他鬆了一口氣,像放下什麼很重的東西。


整件以傳統台灣檜木打造,應是民國五〇年代左右的作品,形式簡潔穩重,屬於那個時代家庭常見的「四門式家用神龕」風格。沒有過度雕花,也沒有金漆繽紛的裝飾,但在木紋和比例上,保有一種舊時代的端正。我們從拆榫開始,一片片標記、一根根分解,將每一個構件依序分類,為的就是在重組時不讓結構錯位。去漆、打磨、補強,每一步都花了不少時間。最終再上油保護,讓木頭的本色重新浮現。


在修復完成的那天,他整個人是笑的燦爛, 師傅也被他的笑容感染,開心了一整天。由此可知,南部對於信仰的依存與敬重,常常透過這些木製神龕具體體現。無論神明的香火是否還延續,這些神龕所代表的,已經不只是宗教,而是一種「家」的感覺——


  • 初始狀態 :

    • 神龕為約1950–1970年代檜木製家用神龕,四門設計,結構對稱穩重。

    • 梁柱斷裂、榫接鬆動,門扇與底座已有歪斜現象。

    • 佈滿昆蟲與鼠類的穢物,並滲入木材。

    • 表面原漆斑駁脫落,木料受潮變色,局部暗沈。


  • 修復重點

    • 全件卯榫拆解並逐件編號,保留原構件比例與順序。

    • 去除舊漆與表層污垢,補強結構並校正扭曲部位。

    • 使用天然木蠟油進行保護,恢復台灣檜木本色與紋理。

    • 修復後維持原設計樣貌,提升結構穩定度與使用年限。

bottom of page